在現代軟體開發中,供應鏈安全(Supply Chain Security)已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議題。隨著微服務與容器化技術的普及,軟體元件的組成與依賴關係變得日益複雜,傳統的單一資料源分析已無法滿足全面的風險追蹤需求。本文聚焦於 Kubcape 與 Guac 兩大技術方案,探討其如何透過整合多源供應鏈資訊(SBOM、SLSA、Scorecard 等),建立完整的軟體組成圖譜,並結合 Kubernetes 集群與 CNCF 生態,實現從開發到運行時的精準安全管控。
Guac 是一個以 GraphQL API 為核心的供應鏈資訊整合平臺,專為整合多源軟體組成資料(如 SBOM、SLSA、Scorecard、VEX 文件)而設計。其核心架構包含 Ingestor、Collector、Certifier 等組件,用以處理資料轉換、自動抓取與漏洞整合,並透過軟體元件圖譜提供跨系統的供應鏈洞察。
Kubcape 是 CNCF 孵化專案,專注於 Kubernetes 安全平臺,提供配置檢查、漏洞掃描與 eBPF 節點代理等技術。其創新技術包括 Reachability 分析與運行時資料整合,透過 eBPF 監控容器行為,生成過濾後的 SBOM,大幅減少冗餘漏洞資訊。
Guac 的核心特性:
Kubcape 的創新技術:
資料流整合:
查詢與分析示例:
整合優勢:
潛在挑戰:
Kubcape 與 Guac 的整合方案,透過多源供應鏈資訊的整合與運行時資料分析,提供了從開發到部署的全鏈路安全管控能力。Guac 的軟體元件圖譜與 Kubcape 的 eBPF 技術相輔相成,不僅提升漏洞追蹤的精準度,也降低冗餘資訊的處理負擔。企業可依需求選擇適當的 SBOM 類型(如源碼 SBOM、鏡像 SBOM)與整合策略,以實現更高效的供應鏈風險管理。